news
新闻中心

6大方面20项具体措施,山东发文大力推进智能建造发展

2025-08-29 22:09:57

8月28日,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召开新闻通气会,发布并解读《加快推进智能建造发展培育建筑业新质生产力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

“《若干意见》起草过程中,充分学习了先进省份的成熟经验,认真总结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企业、项目典型做法,结合当前我省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充分征求行业协会、建筑企业意见,根据反馈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形成该文件。”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王润晓在发布会上介绍,《若干意见》包括6个方面20项具体措施,注重“产业链集群培育+市场化资金赋能”“创新联合体搭建+应用场景激励”“复合型人才培育+差异化政策保障”“多维度政策集成+全周期环境优化”等方面的创新,将为山东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图片1-1.jpg

6个方面20项具体措施

王润晓介绍,《若干意见》包括6个方面20项具体措施。

发展智能建造现代化产业集群方面主要包括:集聚产业链优势资源,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全产业链发展,对符合条件的链主企业,优先授予“齐鲁建造”品牌标识。加快智能建造产业落地,将智能建造产业纳入地区产业发展规划。加大市场化资金支持,重点对集聚区内数字设计、智能建造设备装备研发及制造、智能生产等领域的优质项目,通过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按照市场化方式给予支持。

拓展智能建造创新驱动应用场景方面主要包括:加强产学研协作,支持建筑业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围绕智能施工装备、数字化建造技术等智能建造前沿方向,搭建智能建造深度协同平台、组建创新联合体。支持创新成果转化,将智能建造相关装备和软件纳入首台(套)重大装备、首版次软件产品应用推广目录的重点征集范围。加大适宜技术应用推广,新出让地块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的房地产项目,支持在建设条件意见书中要求企业应用智能建造技术。扩大智能建造试点范围,打造区域性智能建造技术应用场景。加强智能建造试点企业和项目培育,对取得明显成效的智能建造试点企业和项目在建设工程评优、评奖和信用评价中给予激励。

健全智能建造标准与计价体系方面主要包括:加快智能建造标准研究制定,逐步构建支撑研发、设计、生产、施工、检验检测、验收、运维以及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发展等配套标准体系。动态完善工程计价依据体系,聚焦机器人施工、大型智能施工机械设备装备等重点领域,科学制定计算规则,加强造价信息供给发布,为智能建造等新型建造方式提供计价技术保障和服务。

推行智能建造全流程管理模式方面主要包括:大力发展工程总承包模式,逐步形成以工程总承包企业为核心、相关企业深度参与的开放型智能建造产业体系。加快实施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鼓励在政府投资项目、国有投资占控股和主导地位的项目中优先采用工程全过程咨询的投资、建设、运维一体化经营模式和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着力推广建筑师负责制模式,充分发挥建筑师及团队的综合协调、统筹管理等优势,强化AI辅助设计、BIM“一模到底”等关键技术应用,提供建筑全周期、全链条、全流程的管理与服务,不断提升建筑品质和投资效益。

建设智能建造复合型人才队伍方面主要包括:强化领军人才激励,打造卓越工程师团队,设立专家、技能大师工作站,推动智能建造领域核心技术攻关,按规定给予平台资金支持及绩效奖补。深化产教融合育才,支持实施一批在智能建造领域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项目,对符合条件的择优给予一定资金奖励。共建智能建造产业学院,定向开设BIM建模、建筑机器人和智能设备运维、无人(5G)塔机操作等紧缺课程。发展“智能设备+产业工人”协作模式,支持企业培育自有装配式建筑、机器人施工等新型技术工人,对于“智能设备+产业工人”,可根据施工作业环境,适当降低意外伤害保险基础费率。

营造智能建造良好发展环境方面主要包括:强化技术攻关资金保障,将智能建造纳入省科技计划项目范围,通过“技改专项贷”贴息、设备更新补贴、股权投资等多元化支持方式,强化资金保障。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发生的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专用设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投入,按有关规定享受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政策。加大宣传推广,广泛宣传智能建造新技术、新产品,以及智能建造在提升品质、保障安全、降低成本和低碳环保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切实提升智能建造影响力。

四大创新点提升建筑品质

王润晓说,《若干意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政策创新点。

注重产业链集群培育+市场化资金赋能。突破传统产业分散发展模式、培育路径,将智能建造产业纳入地区产业发展规划,打造数字设计、智能建造设备装备、智能生产等特色集聚区;依托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以市场化方式支持集聚区内优质项目,实现“空间集聚+资金倾斜”双重赋能。

创新联合体搭建+应用场景激励。打破“产学研用”壁垒,支持建筑业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组建智能建造创新联合体,搭建深度协同平台。强化适宜技术应用推广,将智能建造技术应用情况纳入工程评优、评奖、评价等内容,并将相关装备软件纳入首台(套)、首版次重点征集范围,助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复合型人才培育+差异化政策保障。针对智能建造复合型人才缺口,推出“分层分类”支持举措,支持设立专家、技能大师工作站,并给予平台资金与绩效奖补,推动核心技术攻关;实施一批培养智能建造高技能人才的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项目,并择优给予资金奖励;打造“智能设备+产业工人”新模式,创新降低意外伤害保险基础费率,通过差异化政策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激发新型技术工人培育积极性。

多维度政策集成+全周期环境优化。整合资金、税收、宣传等多元政策,构建全周期保障体系,资金上,提供“技改专项贷”贴息、设备更新补贴;税收上,按规定享受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政策;宣传上,讲清智能建造降本增效的好处。从“钱、税、声”三方面发力,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改造贵”的实际问题,积极营造全社会支持的良好氛围。

王润晓表示,当前,山东智能建造领域正涌现出一批数字设计、智能施工、智慧运维等新兴技术,这些技术不仅能提升建筑品质,更能为全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十四五”以来,

山东建成节能建筑7.86亿平方米


节能科技处处长史永鹏在发布会上表示,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有利于培育行业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十四五”以来,全省新增绿色建筑7.73亿平方米,建成节能建筑7.86亿平方米,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4.86亿平方米,新开工装配式建筑2.25亿平方米。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五大方面工作,持续推动建筑工业化、绿色化发展。”史永鹏说。

积极培育绿色建筑新增长点。支持具备条件的城市创建国家绿色建筑新增长点试点。健全全过程闭环监管机制,持续提高星级绿色建筑比例,推动大型公共建筑、政府投资或者国有资金投资的公共建筑、高品质住宅以及城市新区新建民用建筑,严格按照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设。

深入推进建筑节能降碳。严格执行居住建筑节能83%、公共建筑节能78%设计标准,规模化发展超低能耗、低碳建筑,开展零能耗、近零碳建筑试点,提高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水平,加强运行节能降碳管理。因地制宜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加快推动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

大力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健全新型建筑工业化产业链主制度,遴选培育新型建筑工业化产业集群、集聚区,引领全产业链一体化协同发展。创新适应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机制,推广成熟、经济、适用技术体系和施工工法,促进装配式建筑提质增效。

加快发展绿色低碳建造。健全绿色建材采信管理机制,抓好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政策实施,推动政府投资项目及星级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等率先采用绿色建材产品。加快推行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施工、绿色交付,推动绿色理念贯穿工程建造全过程。

加大激励宣传引导力度。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出台支持建筑绿色低碳发展的金融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给予多元化融资支持。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宣传,发挥社会团体作用,强化行业交流合作,积极营造各方共同关注支持的良好氛围。

·来源:新黄河客户端

山东省建设科技与教育协会

联系电话:0531-87080801/02/03/05/06/07/08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经四路小纬四路2号8楼

邮箱:sjskjxh@jn.shandong.cn